摘要:一方面,应加大对基础设施、旅游服务设施、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,精心打造红色精品景区,完善红色旅游目的地体系,推出红色精品线路。依托充满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,将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全过程,实现旅游形式和文化内容统一,用独特的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诠释旅游,有利于凸显江西旅游产品特色,提升竞争力和吸引力,加快江西旅游业转型升级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...
1.红色旅游领跑全国
2.山水旅游扬优成势
3.乡村旅游转型升级
4.温泉旅游蒸蒸日上
5.康养旅游蓬勃兴旺
6.森林旅游高歌猛进
7.文化旅游魅力四射
8.旅游演艺万众瞩目
9.旅游商品出新出奇
红色旅游领跑全国
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关系长远的政治工程、凝魂聚气的民心工程、造福百姓的富民工程。江西素有“红色土地”之称,拥有丰富的高品位的红色旅游资源,是红色旅游大省。在江西这块红土地上,有中国革命摇篮——井冈山,人民军队摇篮——南昌,共和国摇篮——瑞金,工人运动摇篮——安源,还有改革开放思想发源地——小平小道,秋收起义策源地——萍乡,闽浙赣革命根据地“红色省会”所在地——葛源,苏区模范县——兴国,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——于都,上饶集中营、永新县“三湾改编”、铜鼓县的“伟人化险地”等一大批得天独厚、保存完好的红色资源,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重要资源与条件。
近年来,江西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,紧紧围绕打造“中国红色旅游首选地”和红色旅游强省的目标,创新载体,创新形式,创新业态,创新营销,切实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、感染力、冲击力、震撼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近几年,江西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连续保持20%以上增速,2019年,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.5亿人次,综合收入1895亿元,
创新形式和载体,让红色教育“火起来”。
大力开发“红色旅游+”产品,提升红色旅游吸引力。
创新宣传营销模式,扩大红色旅游影响力。
着力改善旅游配套设施,筑造一批红色经典景区。
深度推进区域旅游合作,实现红色旅游地互利共赢发展。
通过江西红色旅游的探索和实践,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:
红色旅游必须走主题化道路。
红色旅游必须走生活化道路。
红色旅游必须走品牌化道路。
红色旅游必须走融合化道路。
红色旅游必须走合作化道路。
山水旅游扬优成势
山水旅游是以山水为载体,以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,以旅游设施为必备条件,以游客观光揽胜、寻幽探密、休闲度假为主要形式的基本旅游业态。江西具有发展山水旅游的独特资源条件。唐代诗人李白曾这样赞颂江西山水:“予行天下,所游览山水甚富,俊伟诡特,鲜有能过之者,真天下壮观也”。如何保护、挖掘和利用丰富的山水资源,推动江西山水旅游更好更快发展,对形成“江西风景独好”旅游品牌的核心价值,树立江西旅游鲜明形象,建设旅游强省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三清山
一、名山大川是江西旅游最重要资源
“智者乐水,仁者乐山”。古人以山形容厚重卓拔、独立自持的仁者风范,用水描述圆融通脱、上善大度的智者气质,这足以说明山水与仁者智者的相融共通。历史上,许多文人墨客对名山胜水情有独钟,并留下诸多广为流传的佳作逸事。山和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,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种沉淀千百年的山水情结。直至今天,人们仍喜爱亲近自然,期待踏足秀美山水之间,感受大自然的质朴,呼吸清新的空气。江西是山水旅游资源的富集地,自古有“六山一水二分田”之说,山地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4.2%,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、湖泊2700多个,成为国内外游客无比向往的旅游胜地。
江西三面环山,南有九连、大庾层峦叠嶂,东有武夷、怀玉峻峭矗立,西有罗霄、幕阜、九岭逶迤巍峨。众多的山岳型旅游资源,无论是数量还是品质,在全国都名列前茅。庐山襟江带湖、浑然一体,雄奇险秀、刚柔并济,素享“奇秀甲天下山”之盛名。井冈山既是享誉天下的革命摇篮,且又“峰雄林茂苍竹翠,瀑壮壑幽杜鹃红”,是不可多得的绿色宝库。三清山是天然画卷,怪石惟妙惟肖,堪称峰林奇观。龙虎山丹峰悬崖峭壁,秀水碧透流霞,道教和崖墓文化源远流长。龟峰山峦峻峭,怪石嶙峋,无峰不“龟”。除此之外,还有武功山连绵十万亩的“云中草原”;明月山浪漫的“月亮文化”和温润可人的富硒温泉;大茅山林茂峰俊、飞瀑流泉,是全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山之一。东江源头三百山、千峰之首黄岗山、南昌梅岭、上饶灵山、大余丫山、安福羊狮慕、会昌汉仙岩、崇义阳岭、宁都翠微峰、广丰铜钹山、婺源大鄣山、铜鼓天柱峰、永修云居山、修水黄龙山、吉安青原山等等,皆是钟灵毓秀、美景怡人。
江西有赣江、抚河、信江、饶河、修水五大内河汇流鄱阳湖,进长江、入东海,奔腾不息。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、国际重要湿地、世界生命湖泊网中国唯一成员,号称“珍禽王国”、“候鸟天堂”。西海千岛落珠、山水交融;仙女湖山水相映、水天一色;陡水湖湖抱岛环,景色秀美。大觉山峡谷漂流在3.6公里内落差达188米,给游客以动静结合、有惊无险的无穷乐趣。此外,全省飞瀑流泉比比皆是,目不暇接。庐山瀑布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,是中国瀑布文化的巅峰;井冈山“五潭十八瀑”层层叠叠,气象万千;丫山瀑布群整体落差220多米,大小瀑布相连,叹为观止;萝卜潭瀑布堆花溅玉,令人赏心悦目。全省已发现天然出露的温泉100多处,具有独特的疗养保健功能,非常适宜旅游开发。南昌被誉为“中国水都”,水域面积达2204.4平方公里,占29.8%,居全国省会城市前三甲;九江枕长江而揽鄱湖,南门湖、甘棠湖、白水湖、八里湖碧波荡漾,自古就是游览胜地;赣州八境台外章江、贡江临墙并流,三江六岸集城区美景大成,再现古赣州滨江沿线的魅力风采,成为颇有品位的文化休闲旅游长廊。
江西山水交相辉映。山临水而立,水绕山而行,山水共耀,蔚为壮观。庐山、鄱阳湖为世界级的山水旅游资源,两者相互毗邻,资源类型各异,景区优势互补,形成了湖光山色、山水一体的旅游景区集聚地。石钟山襟江扼湖,集山、江、湖于一体,堪称“江湖奇峰”。龙虎山芦溪河清澈碧透,倒映着丹山绿树,宛如人间仙境。还有庐山西海与云居山、阳明湖与五指峰等等,都是山水交融的旅游景区。众多高品质的温泉也大多分布在名山周边,让游客在寒冷的冬季感受到温泉的浓浓暖意,大大增强了山岳型景区在传统旅游淡季时的吸引力。如明月山与温汤温泉、庐山与星子温泉等,山岳与温泉有机结合,相得益彰,形成了以山带泉、以泉促山、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。
江西山水文化厚重。在江西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,许多文人仕宦、高贤大德隐匿于山水之间,沉醉于万物之理,或谈佛论道,或开坛讲学,藉山水之美孕育了光辉璀璨的赣鄱文化,形成了极具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文化山水景观。早在魏晋时,高僧慧远依庐山创净土宗、建东林寺。自唐以后,江西佛教逐渐兴盛,祖庭名寺多据山肇建。行思在青原山建净居寺,大振禅风;怀海依百丈山建百丈寺,创清规戒律;道容在云居山建真如寺,成为中国佛教“三大样板丛林”之一,此外还有杨岐山普通禅寺、仰山栖隐禅寺、洞山普利禅寺等等,皆是佛因山而显赫,山以佛而知名。江西也因此被称为中国佛教的重要源流之地,禅宗的定型之地。同时,江西也是道教圣地,众多道士真人在此开宗立派,开辟洞天福地。东汉,张道陵在龙虎山结炉炼丹,创立天师道;葛玄在阁皂山结茅修道,创立灵宝派;许真君择西山之阳,开创净明道。此外,江西著名的古书院也多择建山水胜地,白鹿洞书院、鹅湖书院、白鹭洲书院等无不鼎立深山水畔。历史上,众多人文巨擘也与江西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,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翰墨词赋。陶渊明寄情桃花源中,表达了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闲适心境;王勃于赣江之滨,书写了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的绝妙佳作;李白登临庐山,赋诗《望庐山瀑布》,以奇特瑰丽的想象而成为千古绝唱;苏轼笔下的“江西山水真吾邦,白沙翠竹石底江”,字里行间透着对江西山水的赞美;辛弃疾在郁孤台下遥望赣江滔滔激流,发出“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流去”的感叹;毛泽东写下的“一山飞峙大江边,跃上葱茏四百旋”,等等,无不表露出圣贤伟人们对江西山水的痴情与挚爱。丰富的山水文化,为山水旅游注入了深厚的内涵。
二、山水旅游在江西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
山水旅游是江西旅游发展的主体部分,起步早、规模大、品牌响,在全省旅游产业发展中地位突显。
1.山水旅游是江西旅游的主要载体。庐山、井冈山、三清山、龙虎山、明月山等一直是江西的主要旅游景区,是江西旅游的主要承载地。
2.山水旅游是江西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。江西山水旅游收入约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60%。2012年国家旅游局发布《全国A级旅游景区发展报告》,公布了营业收入前10名的全国A级旅游景区,江西的庐山、井冈山、三清山位列其中,其中庐山、井冈山高居前二名。
3.山水旅游是江西旅游发展的主要增长极。庐山、井冈山、三清山、龙虎山、明月山、篁岭等成熟景区已得到市场认可,但也存在明显的淡旺季,只有黄金周和重要节假日期间才出现游客接待饱和状态。通过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,开发经营性项目,这些成熟景区的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效益还可以大幅提升。此外,江西还有一批已经开发但尚不够成熟的景区,比如武功山、羊狮慕、石钟山、龟峰、西海、灵山、大茅山、丫山、葛仙山等;以及一大批尚未开发或刚开始建设的旅游景区,比如铜钹山、黄岗山、阳岭、九连山、鄱阳湖湿地公园、官山、军峰山等,资源规模宏大,市场前景广阔。随着旅游开发和旅游设施的完善,这些景区将展现巨大的发展空间,吸引大批游客,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,成为江西山水旅游乃至整个旅游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。
同时,江西山水旅游也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。一是山与水的旅游发展不平衡。山岳型旅游早已名声鹊起,而水的旅游却刚刚起步,丰富的水域资源没得到充分利用。二是山水旅游收入结构不合理。目前还是以门票收入为主,购、娱等高附加值旅游项目不多,产业链不长,综合效益不高。三是山水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不足。景区内道路、宾馆、厕所、索道、餐饮等设施还不能满足游客需要,重要景点未开发,接待能力不强。四是山水旅游发展资金投入不够。旅游项目策划包装水平不高,招商引资能力不强,社会资本参与山水旅游景区开发渠道不多,旅游产业发展的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程度较低。五是部分山水旅游景区体制机制不顺。有的景区存在条块分割、体制不顺、机制不活的问题,导致管理上各自为政、相互掣肘、效率偏低。
庐山西海
三、山水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
全域旅游新时代是江西山水旅游发展的重要机遇期,应紧扣旅游强省建设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,促进政府、企业和社会加强协作,形成合力,推动山水旅游更好更快发展。
1.明确山水旅游发展目标
充分整合山水旅游资源优势,紧贴旅游消费市场,深入挖掘文化内涵,积极创建10个国内一流的山水旅游精品景区,积极打造20个区域性的山水旅游特色景区,重点完善30个高水平的温泉旅游度假景区。逐步形成布局合理、景区互联、线路互通、设施完善、各类型山水旅游景区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,产业规模、质量、效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。
2.推动山水旅游转型升级
一是推动山水旅游由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。传统旅游以观光旅游为主,但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,山水旅游将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最好形式。应加快推动山水旅游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旅游转变,由中低端旅游向中高端旅游转变,由传统旅游向现代旅游转变,建设一批具有吸引力的复合型旅游景区,开发一批休闲度假类山水旅游产品。
龟峰
二是推动山水旅游由门票经济型向综合效益型转变。从游客需求出发,大力开发经营型、服务型旅游项目,尤其是开发一批具有唯一性、独特性的项目,能使游客必游、必看、必购、必食、必玩。鼓励山地自行车、游艇、漂流、探险、科考等新型旅游业态规范发展,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游客需要。逐步降低门票收入在整个旅游综合收入中的比重,有条件的景区可以实行打折降价,甚至尝试取消门票,以吸引更多的游客,带来更大的效益。积极探索山水旅游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,通过改善食宿条件、扩大旅游购物、发展景区演艺、增加参与性娱乐项目等方式丰富旅游产品,延长产业链条,提高游客消费水平,提升旅游综合效益。在策划、引进参与性娱乐项目时,防止低俗化、庸俗化,避免让短期的经济利益影响景区的长远发展。
3.加大山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力度
一是抓好资源环境保护。山水资源是大自然赋予、不可移动和不可再生的资源。应正确处理好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关系,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,以科学的有限开发、有序开发促进资源就地保护,以资源合理利用推动山水旅游持续健康发展。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,严格管控山水旅游景区范围内及外围的建设项目,抓好项目施工管理,将景区开发和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。要合理确定山水旅游景区游客容量,倡导低碳旅游方式,切实减少旅游活动对山水旅游资源的不良影响,努力实现山水旅游景区环境风貌生态化、设施设备现代化、技术应用先进化、服务项目人性化,促进山水旅游资源永续、高效利用。
二是抓好水域资源开发。各地应结合自身水域资源特点,开发出不同类型、不同品位的旅游产品,开辟适合不同层次游客需求的泛水旅游线路,特别是临江的旅游城市,要重点打造“一江两岸”的城市景观。各地在加强水域资源保护和整治的前提下,应不断加大投入力度,进一步改善水环境、扮靓水景观、突出水文化,依托江河湖泊资源,开发出更多让游客喜爱的泛水旅游产品和城市水体景观。除传统的的漂流、游船、垂钓等水上旅游项目外,还可以积极开发水上快艇、飞机、滑翔等项目,同时着力建设水上综艺舞台、音乐喷泉等水体景观,使游客感受江西泛水旅游的魅力。
三是抓好产业链延伸。应建立与山水旅游目的地发展相适应,集星级饭店、商务宾馆、度假酒店、特色山居小屋、森林人家等为一体的多层次住宿接待体系;立足地域特色,开发一批独具风味的菜品和小吃,形成江西旅游特色餐饮体系;鼓励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和富有文化创意的旅游纪念品;积极推进旅游食品、旅游用品、旅游纪念品研发生产基地建设,拉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。
4.提高山水旅游景区运营水平
一是加强景区建设。提升景区建设水平,规划是先导、资金是前提、选材是基础、技术是关键、管理是保障。高水平的规划就是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,结合景观资源特色,编制相应的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和建设性详规。景区建设应因地制宜,充分利用现有条件,就地取材,既能降低成本,也可凸显地域特色。要严格按照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,建设具有人性化、特色化的旅游设施。突出旅游产品的文化特色,深入挖掘内涵,形成一批规模大、档次高、项目丰富、特色鲜明、服务规范、管理科学、口碑良好的山水旅游精品景区。景区建设也不仅仅是旅游景观的打造和旅游产品的策划包装,还有景区内部的道路交通、接待服务等设施的建设。
二是加强宣传营销。好货靠巧卖,好景要推介。大力开展宣传营销是推动山水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。“江西风景独好”已经成为响亮的形象品牌,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,真正让该品牌引领江西山水旅游发展。各地应在这一品牌的统领下,在主流媒体开设专版和专栏,加大媒体宣传力度,做好本地山水旅游的整体品牌打造和形象推广,形成一个具有合理分工、各有侧重的山水旅游宣传营销体系。建立完善旅游宣传的产品体系,在央视旅游广告片、旅游文化丛书、“走遍中国·精彩江西”系列宣传片、电影电视剧及旅游推广月等宣传产品的基础上,充分利用网络、电视、手机、微博等多种媒介,进一步丰富旅游宣传产品,拓宽旅游宣传渠道。
江西风景独好旅游文化丛书
三是优化景区服务。树立以服务促效益的理念,切实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和旅游服务水平。健全标准体系,加强服务设施、服务流程、服务质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,形成规范有序的发展格局。加强对景区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,积极引进山水旅游专门人才以及景区规划、科普教育、创意策划、宣传营销、电子商务、导游讲解等紧缺的旅游管理服务人才。积极组织开展山水旅游景区诚信服务活动,督促企业守法经营,引导游客明白消费,实现山水旅游景区“放心旅游”。
四是理顺管理体制。山水旅游产品的市场表现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景区体制机制的活力。应大胆改革创新,积极破除障碍,努力推进景区的管理体制机制由被动适应型向主动促进型转变。建立健全景区管理机构,明确山水旅游景区的管理主体,形成一个管理主体统一规划管理、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管理体制。强化山水旅游景区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能,提高景区经营运作的市场化水平,从根本上解决旅游开发的掣肘,提升景区经营水平和管理效率。
乡村旅游转型升级
乡村旅游是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、田园景观、生产经营形态、民俗文化风情、农耕文化、农舍村落等资源,为游客提供观光、休闲、体验、健身、娱乐、购物、度假的一种旅游活动。这既是中国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,又是江西旅游资源最丰富、参与主体最多、受益面最广、带动性最强、发展潜力最大的领域。江西大约有80%的旅游资源都集中在乡村,拥有125个中国传统村落、116个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、121个A级乡村旅游景区等等。通过几年的发展和探索,江西乡村旅游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,形成了周边游、城郊游、踏青游、观花游、采摘游、摄影游、美食游、养老游、民俗游等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产品,规模以上农家乐突破万家,乡村旅游呈现出“井喷”态势。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,与旅游业发达省份相比,江西的乡村旅游还面临着同质化严重,产品单一;发展层次不高、基础设施落后;规模化、公司化较少;劳动力素质低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、服务标准低等问题,还处在从自发式粗放发展向规范化特色发展的转型期。
婺源江岭春色
一、新常态下发展乡村旅游具有战略性意义
发展乡村旅游对江西加快旅游强省建设,推动脱贫攻坚,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具有战略性意义。
1.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全域旅游的重要内容。旅游开发可以分为三大板块,景区旅游、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。景区旅游是以景区为依托,多以雄奇险俊为特色的山水景观为主要吸引物的一种旅游方式。城市旅游是以城市景观为依托,多以现代时尚、新奇新颖的人文景观为主要吸引物的一种旅游方式。而乡村旅游则是以清新的空气、清澈的山水、清秀的风光、清幽的环境、清纯的民俗为主要吸引物的一种旅游方式。实施全域旅游战略,应充分发挥江西农村地域广袤、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,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、回归淳朴民俗、点燃“最美乡愁”的需要,实现与景区旅游、城市旅游的互补发展,培育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2.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依托。江西森林覆盖率高达63.1%,被誉为全国最“绿”的省份之一,全境被列入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。保护好江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产业发展之要。大力发展旅游特别是发展点多面广的乡村旅游,有利于充分释放生态红利,使“绿水青山”转化为“金山银山”,是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,是生态之美和经济之富的最佳结合,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。同时,发展乡村旅游,还可以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守护、修复和提升,打造好生态文明建设的“江西样板”。
3.发展乡村旅游是探索“旅游+”的重要方式。旅游产业具有高度的融合性、渗透性和带动性。“旅游+”是一种旅游开发模式,从本质来讲,就是用旅游的理念和方式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。“旅游+”模式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大亮点。发展乡村旅游,推动“旅游+农业”,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,使单一农业向多元农业转变,使粗放经济向效益经济转变,大大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。发展乡村旅游,推动“旅游+乡村振兴战略”,有利于有效配置农村各种资源,引导生产要素汇流农村,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发展,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和村容村貌。发展乡村旅游,推动“旅游+文化”,有利于传承乡村文化和工艺,保护古村落及古建筑等。发展乡村旅游,推动“旅游+扶贫”,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,快速、持久地增加农民收入,彻底改变贫困落后面貌,使农民从此走上脱贫致富之路。而且,旅游扶贫给贫困人口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脱贫,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脱贫,是物质和精神“双脱贫”。
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赣州崇义客家梯田
二、努力把乡村旅游打造成江西旅游的新名片
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,是江西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,各地应把服务“三农”和促进绿色崛起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紧紧围绕功能提升、业态延伸和转型升级三大主题,加大政策扶持,创新发展机制,加快开发乡村旅游产品,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,力争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,实现每个县都有5A级乡村旅游点的发展目标,使乡村旅游成为江西旅游新的亮丽名片。
1.强交通便捷通达。乡村旅游要发展,破除交通瓶颈是关键。应重点抓好县乡公路到高速连接线建设,拓宽提升乡村旅游景区与主要干线公路的连接线,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,形成全省便捷通畅的乡村旅游公路网络。逐步开通乡村旅游公交线路,将农村客运班线延伸到重点乡村旅游点,基本上形成旅游不转车、不转道的格局。
2.强基础优化环境。旅游基础设施是游客顺利开展旅游活动的前提条件,也是承载旅游业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。各乡村旅游景区应按照“干净、整洁、便利、规范”的要求,着力完善乡村旅游的基础配套设施,做到“三建、三改、三通、三提升”,不断提高承载能力和水平。“三建”就是建停车场、建购物场所、建游客中心;“三改”就是改水、改厕、改气;“三通”就是通水、通电、通宽带;“三提升”就是提升餐饮、住宿、卫生条件。
3.强品牌提升影响。品牌是名片,是招牌,是招徕游客的保证。各地应在进一步扩大乡村旅游规模的同时,将乡村旅游品牌建设作为今后乡村旅游工作的重点,积极整合全省乡村旅游资源,推出一批有市场号召力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;扎实开展全省休闲农业示范点、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、旅游名镇名村、旅游休闲小镇、旅游民宿、创意农业园等创建工作,建设一批品牌示范点;不断创新营销模式,通过举办乡村旅游节、油菜花节、脐橙节、采摘节等有特色的民间节庆活动,宣传推广一批品牌资源。
4.强业态满足需求。一方面,走特色发展之路。根据自身资源,积极发展“农业观光类”“文化体验类”“民俗农庄类”“科普教育类”“乡村度假类”“休闲运动类”“特色餐饮类”等各类业态,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。另一方面,走综合发展之路。围绕“住农家屋、吃农家饭、做农家活、买农家品、享农家乐”的目标,打造一批具有品味区、观光区、体验区、休闲区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。
5.强管理优化服务。积极推进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化管理,建立健全乡村旅游住宿、餐饮、娱乐、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和标准,克服“一类资源、二类开发、三类服务”的状况,引导乡村旅游点通过标准化经营提升规模品质。同时,积极创设地域化、人性化的服务方式,打造服务高地、满意胜地。
6.强创新搞活经营。各地必须从当地的实际出发,以当地的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,因地制宜,选择合作社模式、公司制模式、公司+农户模式等适合自身条件的组织模式,平衡各方利益,提高乡村旅游的组织化程度,提升市场竞争能力,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组织基础。
婺源篁岭晒秋
温泉旅游蒸蒸日上
温泉旅游是重要旅游产品,深受旅游者喜爱。和其他类型的度假旅游产品相比较,温泉旅游资源一般分布范围广泛、离客源地距离较近、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成本较低、具有明显的医疗保健效果等特点。江西省温泉旅游资源丰富,数量多、流量大、品质高,富含多种对人体有利的矿物质。将江西打造成休闲度假胜地,温泉旅游大有可为。
一、温泉旅游将成新的生活方式
未来几年,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,旅游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“黄金期”。温泉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主题,是温泉养生功能与休闲度假旅游的完美融合,具有低碳环保、疗养保健、治病延年、适宜多次消费、拓展旅游时间等特点,延伸产业多、带动能力强、发展潜力大,被誉为“朝阳产业中的朝阳”。温泉旅游将成为21世纪最盛行的旅游方式之一,同时也将逐步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。谁掌握了温泉资源,谁就掌握了未来旅游的主导权。加快发展温泉旅游,对于繁荣旅游经济,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,实现江西绿色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一是温泉旅游为反季节旅游,有利于变旅游淡季为旺季。江西以山岳型旅游景区为主,旅游季节性非常明显,一般3-10月份为旅游旺季,1